作者 | 宋英杰
节选自《二十四节气志》
5月21日前后是小满,隶属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也是夏季节气中升温速度最快的一个。寒来暑往是气候,鸟语花香是物候,小满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其关注点不在气,而在物。
小满之名,有两层含义。
第一, 与农候相关。“小满,四月中,谓麦之气至此方小满,因未熟也。”
第二,与降水相关。谚语说:“小满大满江河满。”南方的暴雨开始增多,降水频繁。
满,既可指籽粒之熟,也可指雨水之盈。
江南地区有句农谚:“小满动三车,忙得不知他。”“三车”指的是油车、丝车、水车。各种车都转动起来,榨油、缫丝、灌溉。男也耕,女也织,总之,小满很忙。
古人认为,丰饶的物产都是温润的南风带来的,所以有“熏风阜物”之说。所以南风时节,人们最忙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清明、谷雨时节,往往风最大。到了立夏、小满时节,春风渐止,杨花、柳絮不再,轻扬善舞之物也变得沉静了,鸟语替代了风声。
对于北方地区而言,小满往往是24个节气中日照时间最长的,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的时节。加热北方的干空气比加热南方的湿空气要容易得多。北方的春天非常短促,让人觉得不像一个完整的季节,很像冗长冬季和漫长夏季之间的一个随赠品。不禁令人感慨:“为什么欢乐总是乍现就凋落?为什么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时光?”
至今,中原地区还保留着小满日赶集的传统,称为“小满会”。小满当日或错后一两日的集市,热闹喧天,仿佛是庄稼人的“嘉年华”。对于乡村孩童来说,可以在“小满会”的集市中疯跑、闲逛、看热闹,还可以缠着大人买玩具和小吃。
火烧、油条、花米团、水煎包、胡辣汤、糖葫芦……那些小吃摊儿,是孩子们关于“小满会”的童年记忆。大人们眼看就要卖力气收麦子了,也正好趁着“小满会”打打牙祭、解解馋。
“小满会”是乡情乡味的大卖场。有种子,有农具,有牲口,也有即将派上用场的消夏用品。规模大一点的“小满会”,还搭戏台、请戏班,可以热热闹闹看大戏。
“小满会”似乎是麦收之际的一次“战前”总动员。
当然,现在大型收割机陆续取代了传统的麦收农具,“小满会”也逐渐失去了置办农具、备战麦收的功能性,但它依然是一方水土的节气习俗。
小满,节气之名,写照着人们对于籽粒的那份殷切。“小满谷,当年福。”以五谷为养,便以作物的籽满粒足为满足。这既是一时物候,也是一种心态,清丽而静,和润而远。
“小满暖洋洋,不热也不凉。”
麦已小熟,天未大热,乐享小满。

🌾
正阳时节
树阴微凉,满目清和
麦穗初齐,桑叶正肥,梅子金黄
怡然自得,静坐南窗
良辰美景时刻
最是听雨、赏荷、寻蛙、钓鱼
饮酒、吃果、闻香

《夜雨寄北》
唐 |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 | 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节选)
宋 |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钓鱼湾》
唐 | 储光羲
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
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
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池上早夏》
唐 | 白居易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席,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四时田园杂兴》
宋 | 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以上图均来自视觉中国
小满,未满,恰恰好
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
勇敢踏出前进的步伐
谱写属于自己的篇章和传奇
如果在落户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落在天津 ”,免费为您提供专业的解答!人才引进后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