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夜读】写给正在刷朋友圈的读书人!

【夜读】写给正在刷朋友圈的读书人!

《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平原 ◎据其演讲《读书的立场、趣味与方法》及 专访《当阅读被检索取代,修养是最大的输家》整编 读书,是否财富有了,追求没了?   谈读书,其实是这…

《写给网络时代的读书人》

作者/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陈平原

◎据其演讲《读书的立场、趣味与方法》及

专访《当阅读被检索取代,修养是最大的输家》整编

读书,是否财富有了,追求没了?

 

谈读书,其实是这个意义:保持一种思考,反省,批判,上下求索的姿态和能力

如果过了若干年,你半夜醒来发现自己已经好长时间没读书,而且没有任何负罪感的时候,你就必须知道,你已经堕落了。

不是说书本本身特了不起,而是读书这个行为意味着你还有追求,还在奋斗,还有不满,还在寻找另一种可能性,另一种生活方式。说到底,读书是一种精神生活。

 

读书,是否选择有了,个性没了?

 

过去是“书到用时方恨少”,现在是“书到用时方恨多”。今日谈读书,比以前更需要选择的眼界、阅读的定力,还有批判的眼光。

 

在信息铺天盖地的时代,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要让自己的立场、视野和趣味不受周围环境的诱惑,是很难的。有了大众传媒以后,阅读的同质化太严重了。

读书人首先要建立自己的阅读趣味和基点,有了那个基点之后再来谈读书。请保持警觉,读你自己喜欢的书,为自己而不是为了聊天而读书。

不是所有的阅读都有意义。一般来说,还是更值得跟经典的书对话。

 

读书,是否广度有了,深度没了?

 

今天多强调知识的广博,很少强调思维的深度。海南、桂林、南极、北极,大家都能跳跃性地和你说一大堆,但如果谈深,就说你的家乡,都不见得能说透。大家都是“知道分子”,常识多,但思考及辨析能力不足,没有时间、没有耐心来仔细琢磨一个事情。

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自主记忆力的衰退。全世界都一样,把记忆力交给电脑了,把所有的知识交给数据库。所谓读书破万卷,有很多传奇性的老学者,你说一句,他能马上告诉你在哪本书的第几卷第几页。今天,阅读被检索取代。我们以前总是想拼命地记住某些东西,现在已经没有这种动力了——“没关系,我的电脑里有”,年轻人则是“我的手机里有”。

 

读书,是否知识有了,修养没了?

 

读书的确存在真实的困境,而且这困境一下子很难解决。读书最关键的功能并非求知,而是自我修养。

 

知识变得唾手可得之后,读书的原有的三个功能——阅读、求知、修养,都受到了影响。以前读书,求知和自我的修养是同步的,现在求知这个层面被检索所取代,只要知道一个书名和人名,检索就行了。而阅读的功能更强调了娱乐。原来苦苦追寻、上下求索的状态消失之后,知识有了,但修养没有了。

 

以前推崇苏东坡的诗“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多了,平常人说的“书卷气”就出来了。而今天阅读和修养两者不再同步之后,读书对人格、心灵、气质、外在形象的塑造都被切断了,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读书,是否目标有了,兴趣没了?

 

现在读书面临很多“敌人”,最大的“敌人”就是功利化。拿学位,考研究生,写博士论文,获得某一专业的成就,这是一个很正常的途径,但不是读书的全部。

过去古代读书人说“为人之学”和“为己之学”,为自己读书是一种很好的趣味和境界。读书不能仅仅理解为拿学位、学本事、谋职业,要养成读“无实用、有大用”的书的读书习惯。

追求人的全面发展,在高深的专业研究之外,保持对宇宙、对人生的广泛兴趣,是一种值得欣赏的生活态度。过分学科化与专业化导致知识之间的隔阂,导致人们对世界理解得不完整,割裂了学术研究和日常生活,这并不是一个好的状态。

 

读书,是否潮流有了,传统没了?

 

行船的人都知道,出海必须有“压舱石”,否则很容易翻船。在我看来,那些渊博的、玄妙的人文学,比如文学、史学、哲学、伦理、艺术等等,是整个人类文明的“压舱石”。这些“压舱石”不一定时尚,不一定与时俱进,某种意义上的保守是对突飞猛进的时尚潮流的纠偏。

如果都在革新,日新月异,“文明”过两天就不知道变成什么样子了。新知识、新技术、新生活不断涌现这很可喜,但请记得对传统保持几分敬意。

 

读书,是否呼声有了,虔诚没了?

 

当读书不再被认为是严肃的、认真的、必须面对的事情,阅读不像以前那么执着和要紧,就有了毕业多少年还读不读书的问题。

读书是很平常的事,别说得太崇高,那样效果反而不好。关键是养成阅读的习惯,然后与时俱进,不断自我调整。

朱熹老先生八百年前对于读书的说法,今天看来其实还是很切中时弊。“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看人文字,要当如此,岂可忽略!”这样读书才有用。“耸起精神,树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这样的读书,今天已经被各种轻松的阅读取代了。当然时代不一样了,但是八百年前那个阅读的状态还值得诸位思考。

荐读

2018商务印书馆

人文社科十大好书

《国家相册》

打开国家相册,重温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家国记忆。

《涵芬楼烬余书录》

一部极为出色的藏书志,警示后人勿忘侵略者暴行,珍视爱护无数先贤一代代竭力搜求珍存的民族文化遗产。

《久旷大仪》

致力于探讨汉代儒生复兴周礼的历史进程。

《见证》 

袁隆平、杨利伟、钟南山、邓丽君、金庸、马云、屠呦呦、郎平、张艺谋……40位见证者,见证改革开放40年。

《启蒙观念史》

三十年研究的集大成著作,带你搞懂200多年来思想史核心问题。

《资本主义》

多学科的研究与对话(经济史、企业史、社会史、消费史、劳工史等),适合多个学科的读者。

《唐物的文化史》

和文化与汉文化的关联。

《树梢上的中国》

每一棵古树就是一部绿色的史书,记录了中国大地上众多古树的历史兴衰。

《艺术史名著译丛》

首推《瓦尔堡思想传记》《历史及其图像》。

《晋商史料集成》

一部民间商人资料的百科全书。

 

如果您在落户中遇到任何问题,欢迎随时咨询“落在天津 ”,免费为您定制专业的落户指导

电话:18522005300,微信:luozaitianjin, QQ:16949429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read/5463.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