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大寒冻成一团
今天23时39分
将迎来小寒节气
标志着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开始了
我国民间有“冷在三九”的说法。“三九”多在1月9日至17日,今年1月9日将进入“三九”,恰在小寒节气内,正所谓“天寒地冻北风吹,小寒时处二三九”。
民谚有云“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气象资料显示,只有少数年份的大寒气温低于小寒。小寒时节昼短夜长,阳光不强,我国大部分地区刮西北风,常有西伯利亚寒流袭击。可以说,小寒虽是“小字辈”,却是一年中最冷的时段。
伴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周一我市天空将转阴,在弱冷空气影响下,最高气温降至仅1℃左右,外出感觉寒冷。到了下周二,预计还有冷空气来袭,届时将带来4-5级偏北风,降温2-3℃左右。

- 一候雁北乡
小寒之日“雁北乡”,这个“乡”是趋向。候鸟中大雁是顺阴阳而迁移,此时阳气已动,所以大雁开始向北迁移。

- 二候鹊始巢
小寒后五日“鹊始巢”,此时北方到处可见到喜鹊,喜鹊噪枝,已经开始筑巢,准备繁殖后代了。

- 三候雉始雊
再五日“雉雊”。雉是野鸡,阳鸟,雊(gòu),求偶鸣声,这时,早醒的雉鸠就开始求偶了,早春已经临近。

从元代开始,皇宫到民间都时兴“九九消寒图”,图上或是文字或是图案,但每个字(繁体字)都是九笔。每年冬至节前挂在室内,从头九第一天开始填起,逐日填廓,每天一笔。每填写完一字,便过一九,句成而九九八十一天尽。小寒节气正值三九严寒,所以“画图数九”的民俗与小寒节气有着密切联系。数九计数,书法描红,既能求得消寒,也算是冬日里一种不错的消遣怡情的养生方法。
此外
我国各地也有很多不同的小寒习俗

据《津门杂记》记载,天津地区旧时有小寒吃黄芽菜的习俗。黄芽菜是天津特产,用白菜芽制作而成。冬至后将白菜割去茎叶,只留菜心,离地二寸左右,覆盖勿透气,半月后取食,脆嫩无比,弥补冬日蔬菜的匮乏。
“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人体受到寒冷的刺激,需要大量的能量维持正常运转,适当进补在小寒节气很有必要。
食材
当归20克、生姜30克、羊肉500克、黄酒、调料适量。
做法
1、当归、生姜、羊肉放入砂锅中,加入清水、黄酒,旺火烧沸后撇去浮沫。
2、改用小火炖至羊肉熟烂,即可加入食盐等调味品食用。
功效
益气补血、温中祛寒
食材
干冬菇、青椒、胡萝卜、白糖、黄酒、味精、盐、水淀粉、鲜汤麻油适量。
做法
1、锅内放油烧热,将三丝入锅煸炒后,放黄酒、糖、再煸炒。
2、加鲜汤、盐,待汤烧开后加味精,用淀粉勾芡,淋上麻油即可。
功效
健脾化滞,润燥
食材
草鱼250克、鲜山药150克、料酒、葱、姜、盐。
做法
1、鱼肉切片,用生粉拌匀。
2、油锅,入葱、姜末煸香,倒入鱼片、山药片翻炒。
3、加料酒、葱、姜、盐,再炒熟。
功效
健脾益气
“寒性凝滞,寒性收引”。中医认为,天气寒冷,关节痛、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小寒时节,保暖是第一要务。
小寒是一年之中最冷的时节,尤其要注意头部保暖,外出记得带帽。因为头部是人体的神经中枢所在,并且头为诸阳之会,所有的阳经都上达于头部。
除头部外,腹部保暖可以减少因寒冷造成的腹痛腹泻等疾病,膝关节保暖也很重要,不宜为了追求美观而过多暴露膝关节。脚部保暖除了穿厚实的鞋袜,还可以采用热水泡脚的方法。
内服:除了多饮温水之外,还应适量补充蛋白质及脂肪,如滋补汤品、牛奶、酸奶、各类粥品,将水分“锁住”。
小寒是风寒感冒多发的时节。除了注意保暖,还要多做肢体伸展运动,振奋阳气,固表防感。此外,还可在每日洗脸后用双手摩擦面部致生热,可增强御寒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