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读书 【读书】 “勤能补拙”?你确定?关键是勤要用对地方!

【读书】 “勤能补拙”?你确定?关键是勤要用对地方!

有些话说着说着人们就信以为真了。比如说“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是一句历史悠久的鸡汤,自唐朝时就产生了。 “勤能补拙”这句话特别具有安慰性,它给你许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只要肯下功夫,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

有些话说着说着人们就信以为真了。比如说“勤能补拙”。

「勤能补拙」是一句历史悠久的鸡汤,自唐朝时就产生了。

“勤能补拙”这句话特别具有安慰性,它给你许了一个美好的前景:只要肯下功夫,只要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流血牺牲,你就做到那些有天分的人能做到的事,你甚至能比他们做的还要好。

这句鸡汤跟「1万小时原则」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给了我们这些“拙人”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希望。

原来只要“勤”、只要“1万小时”,我也是可以成功的。

但问题是,很多人的“拙”就拙在太勤奋上了。

 

进入职场后,这种越“勤”越“拙”的现象也是比比皆是。每天早早到办公室,晚上加班很晚,但,业绩还是一塌糊涂。

你能说,他们不勤奋吗?

真相是,他们中80%的人,用勤奋的姿态,去掩盖大脑的不思考。

比如,他们宁愿花上2天的时间,把上课的老师说的笔记,不停的誊抄在各个笔记本上,但也不会花1小时的时间去思考,老师所说的方法,应该用在哪种类型题目的解答上;

在工作中,他们宁愿被100个客户拒绝,然后在悲愤中,再去尝试下一个客户,也不会花10分钟的时间,去思考为什么这么多客户会拒绝自己,自己的哪些销售技巧是需要优化的。

大多数人最容易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饰战略上的“懒惰”,其实本质就是想通过“勤”来弥补智力上的“拙”。

诺贝尔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讲过,我们的大脑其实是非常偏爱惰性思考的。

它更喜欢快觉察,不假思索做出决定,因为这对大脑来说是能耗最低的,而真正深入的慢思考则会消耗大量能耗,这对大脑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是偏爱惰性思考的,不爱主动思考,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本能的大脑会去指挥身体做任何事情。

如果我们一味地用“勤能补拙”来激励自己,走到了一个错误的方向,可能真的一辈子,一事无成。反而,怨天尤人,郁郁不得志。

在“勤能补拙”的“正确”观念之下,大脑的惰性思考披上了一层“遮羞布”。

无数职场人士“勤奋”地学了太多无用的内容,在“越勤越拙”的路上一路狂奔。

将本就宝贵的时间、精力浪费在了无用的内容之上,结果就是该学的没学会,瞎学的也同样理解不深。

只有选对方向、学会取舍,开始精准的努力你才有可能真正地补“拙”,跟聪明人站到同一条“起跑线”上。

如果你再能做到高效积累,那么你不仅在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会超越聪明人,而且不经意间,你学习新知识的速度也会超过“堆沙堆”的聪明人,从而做到真正的“勤能补拙”。

电话:18522005300,微信:luozaitianjin, QQ:169494291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read/950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