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评 通州何以成为北京的浦东?从取消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开始吧

通州何以成为北京的浦东?从取消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开始吧

通州何以成为北京的浦东?从取消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开始吧

文|叶书利

 

近日,央府出台了《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通州何以成为像上海浦东一样的副中心级城市,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在壹书生看来,问题的答案早已在通州的名字中:“通”。

 

通州为什么叫“通州”?

 

春秋战国之时,通州隶属于燕国,不过当时的通州,基本上还是荒地一片。

 

通州最早建县,源于西汉。刘秀建立东汉后,因为此地与潞水(今天的温榆河)相依,所以改名为潞县,通州与水之间的关联得以建立,而此后,通州便因为水而兴盛繁荣。

 

通州的兴盛背后隐藏着两位贵人和一个关键字。

 

第一位贵人便是隋炀帝。

 

隋炀帝开通的京杭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等南北版图上的五条大江大河串连在一起,形成了此后近千年中国最重要的交通线。而这条交通线的最北终点站便是通州。自此,通州开始站上了中国历史的经济舞台。

图片

大运河开通后,这条大运河上的漕运,关乎国运,当时的统治者自然憧憬着漕运通济,因此金朝海陵王天德三年,即1151年,遂将京杭大运河上的两处重要交通要道更名为通州,一处是北通州,即今天的北京通州区,另一处则是南通州,也就是今天的南通,当时隶属于扬州府。时至今日,南通辖区内还有一个通州区。《元史·地理志》记载:北通州“取漕运通济之义,有丰备、通济、太仓以供京师”。

 

此后,通州的名字也屡有改动,或称“州”,或称“县”,但名字中的“通”字从未变过。

 

通州的另一位贵人则是明朝朱棣。

 

朱棣即位后,将首都北迁至北京,所以,明清时,作为首都东大门的通州在京杭大运河中的战略地位进一步提升,自此“一京二卫三通州”之名渐渐形成。比如乾隆皇帝多次下江南,便是从通州出发。

 

对于当时通州的繁荣,曾有朝鲜学者记述道:“舟揖之胜,可敌长城之雄”;“不见潞河之舟揖,则不识帝都之壮也”;“自通州至皇城四十里,铺石为梁,铁轮相搏,车声益壮,令人心震荡不宁”。

 

在隋炀帝、朱棣两位贵人背后,我们也可以发现,通州的兴旺,源于一个核心字:“通”。

 

纵观中国的经济史,其主经济线历经三次大的变动:

 

最开始时,中国的主经济线主要是串连关中平原与中原之间、东西走向的西安-洛阳-开封经济线;伴随隋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和人口不断南迁,中国的主经济线逐渐转移到了南北走向的京杭大运河带。而位于这条京杭大运河带的通州,因为与外部物资、人流的通畅而兴盛。

 

不过通州因为京杭大运河的通而兴,也因京杭大运河的堵而衰。

 

19世纪中期,京杭大运河逐渐衰落,在壹书生看来,主要原因有五:

 

A,1842年的《南京条约》,确定了包括上海、宁波、厦门、广州和福州的五口通商方案,逐渐地,海运在中国交通格局中的地位开始崛起,相应地,京杭大运河背后的河运价值开始被蚕食。

B,1853年,太平天国的太平军占领南京,切断了京杭大运河。

C,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再次决口,主洪流向东北,至张秋镇冲断京杭大运河,侵占大清河(济水故道),向东流到利津进入大海。至此,黄河的再次改道,截断了串连南北的京杭大运河。

D,1901年,清政府下令停止运河漕运,将漕粮改为现钱征收。自此,以漕运而起的京杭大运河,其在交通层面的官道价值消失。

E,1912年通车的津浦铁路,让铁路逐渐替代京杭大运河,成为串连京津冀与长三角的主要交通工具。

 

伴随京杭大运河的断运,作为该交通线上的通州,也成了不“通”之城,所以也相应地没落了。与此相伴随的是,中国的主经济线再次转变:逐渐由此前的京杭大运河带转向了“南北向的京广铁路带+沿海带和东西向的长江经济带”的十字架型经济带。

 

所以我们可以发现,通州曾经因“通”而兴,因“断”而衰。

 

通州如何成为副中心级城市?

 

2015年7月11日,北京市委十一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州正式确定为北京的城市副中心。沉默已久的通州再一次站在了历史的C位。

 

近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少人在后台留言,询问壹书生对于通州发展的相关观点。

 

壹书生觉得,通州打造副中心级城市的要诀,还是应该回到“通”字上去做文章。

 

首先,以史为镜,曾经的通州之所以兴旺,源于京杭大运河带来的“通”,包括交通以及交通背后的人流、物流、资金流等的通畅化。

 

其次,通州的副中心化建城,先从“通”做起。

 

通州的“通”,包括三方面:

 

A,向西与北京中心城区打通。目前在做的事情,包括交通层面与中心城区的打通,如广渠路的开通等;产业层面的打通,承接中心城区的相关产业转移,比如在1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发言人在介绍通州时称,通州将“坚持承接疏解、错位发展。牢牢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有序承接符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定位的功能疏解和人口转移,提升对首都功能的服务保障能力,实现以副辅主、主副共兴。”从而有效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

 

B,自己内部打通任督二脉。

 

硬件方面,包括通州正在打造“一环六横四纵”的内部轨道交通格局。软件方面,在央府赋予北京城市副中心更大发展自主权的背景下,通州自己需通过改革创新,创造制度红利和更好的营商环境,然后张开双臂,欢迎天下英才。因此,壹书生建议,通州需根据自身的定位,尽快抢人,不应瞻前顾后,坐失良机。

 

上海都下场疯狂抢人了,作为新区的通州,为什么还要继续高傲下去?难道通州准备闭门造城?

 

C,向东拥抱自己的腹地区域北三县。

 

上述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言人称,“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要求,积极推进城市副中心、通州区与河北省三河市、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为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示范。”

 

在壹书生看来,通州与北三县的一体化,先从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开始,否则说服力难免打折。

 

事实上,历史上的北三县与通州本就是一体。

 

自西汉在通州这块土地上建县后,通州与北三县一直同属一个城市。一直到了716年,通州与北三县第一次分手。1381年时的明朝,北三县归通州管辖,通州与北三县在此时又是一家人。

 

即使到了1949年后的近十年,通州与北三县还是一家人。直到1958年,通州划归北京至今,通州与北三县才分家至今。

 

通州如欲成为副中心级城市,先从“通”做起。而“通”的基础便是打通其腹地区域北三县。打通北三县的标志便是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

 

1978年的深圳建城,从撤销“经商有罪”开始;1992年的上海浦东建城,从撤销国外资本进入中国的限制门槛开始;今日通州的通字诀建城,从撤销北三县进京检查站开始。

 

如果无“通”,通州何以成“州”,成“市”?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不代表津东方立场!本站不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给予任何担保、明示、暗示和承诺,本文仅供读者参考!津东方尊重原作者的辛勤劳动并致力于保护原著版权以及相关的知识产权,所转载的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本文内容影响到您的合法权益(内容、图片等),请添加客服微信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回复处理。如需转载本文,请在显著位置注明出处(津东方网站,以及文章链接): https://www.luozaitianjin.com/zixun/ping/561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18522005300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18302278523@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8:0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
error: